~清风明月 发表于 2019-1-31 10:50:25

大航海时代:如何应对风浪1

大航海时代:如何应对风浪1

文/李寻的酒吧


大航海时代,探险航行中会遇到各种危险,最常见的危险来自于海上的风浪或者风暴,直到现在依旧如此,只不过在现代,人们应对风浪的方法更多了些而已,大航海 时代发生在15世纪到17世纪,那时的造船技术、科学手段皆不可与今日同日而语,那时候的航海家是如何应对风浪的呢? 1,发展造船术,造出更好的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航海离不开船,把船造结实平稳了,才有应对风浪的前提条件。大航海时代的船一般在100吨左右,迪亚士绕过好望角的船队,最大的船只还不到100吨,哥伦布首航时,船队由三艘船只组成,最大的一艘120吨,另外两艘载重仅有60吨。由于船的吨位不大,还是木壳船,抗风暴的能力就比较差,所以造出吨位更大更稳的船就成为了必要。 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航行时,用的是卡拉维尔帆船,该船有三根桅杆,装有许多直帆、斜帆、三角帆,在斜风、侧风和逆风的情况下都能前进,缺点是载重小,抗风浪性弱;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卡拉克船,这种船船身比较宽,稳定性不错,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坐的就是一艘卡拉克船;随后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海外贸易的增加,又出现了一种根据卡拉克船改良而来的大帆船,就是盖伦船,又称西班牙大帆船,该船舰体宽大,吨位往往超过500吨,稳定性好,防风浪性大大增强。 根据亲身经历和所了解的海域特点,有针对性的造船,是应对风浪的一个有效办法。达·伽马开辟新航路时,为他负责监造船只的是曾经绕过好望角的航海家迪亚士,迪亚士知道好望角有一种“杀人浪”,浪高15—20米,非常险恶,为了达·伽马能顺利安全地通过好望角,迪亚士为达·伽马的船队设计了一种新型船只,采用圆形船设计和三桅方形帆,吨位较大,达到了120吨,航行相对比较平稳,为达·伽马顺利开辟新航路提供了保证。
西班牙大帆船模型
2、躲避风暴:事先选好航线,或改变航线 大航海时代,一开始都是近洋航行,选择靠近海岸陆地的航线航行,这样做有多个原因,比如补给更加方便,有利于克服海员深入未知海洋时所产生的恐惧,等等,同时也是为了在风暴来袭时,能更快地靠近海岸或者海湾躲避,船员宁愿选择在近海触礁也不愿葬身深海。当航海进入到跨洋航行时,靠近海岸航行已不可能了,这时候利用丰富的航海经验以及天文学知识选择航线,就显得非常重要,选好了就能适时避开大风暴,减少航行危险。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选择在西班牙的加那利群岛向正西航行,当时航海无法测量经度,只能测量纬度,哥伦布根据等纬度航行法,认为这样航行能直接到达日本,后来证明他算错了十个纬度,没有到达日本,倒是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更有意思的是,他选择这样的航线,一路上基本上都是东北信风相助,避开了夏末大西洋上常有的飓风,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改变航线,避开风暴也是一个好的应对方法,来说说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以英国著名航海家德雷克的名字命名,它的发现和一次躲避风浪有关。1578年8月下旬,德雷克的船队驶出麦哲伦海峡后,遇到风暴袭击,风暴一直持续到该年10月底,在风暴中一艘船失踪失事,一艘船被逼回麦哲伦海峡某处躲避风浪,后被迫返航,旗舰则被风暴向南推移了5个纬度,这时,德雷克发现火地岛和南极洲之间仍是一片广阔的海洋,后来这片海域就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
德雷克海峡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长300公里,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公里,最窄处也有890公里。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其最大深度为5248米。南极大陆的干冷空气与美洲大陆相对湿暖的气流在此南北交换,南极辐合带在南纬60°附近通过海峡中部,东风环流和西风环流在此汇合,由此造就了德雷克海峡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一年365天,风力都在8级以上。
由于德雷克海峡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贸易的重要路线,航运发达,又由于历史上曾有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因此德雷克海峡被人称之为“杀人的西风带”“暴风走廊”“魔鬼海峡”,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数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更好的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航线。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意味着新航线正式出现,海员们终于可以避开遥远而危险的德雷克海峡往返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了。 德雷克海峡风浪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航海时代:如何应对风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