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评网 www.jiuping.cn
标题: 凭什么说这本书在中国酒文化地理研究方面具有... [打印本页]
作者: ~清风明月 时间: 2019-8-6 11:04
标题: 凭什么说这本书在中国酒文化地理研究方面具有...
凭什么说这本书在中国酒文化地理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文/李寻的酒吧
《酒的中国地理——寻访佳酿生成的时空奥秘》一书在今年7月隆重出版,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马正林先生在本书付梓之前阅读了全稿,得出了本书在中国酒文化地理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结论,并为此书倾情作序,以下即为序文全篇:
李寻、楚乔同志的力作《酒的中国地理——寻访佳酿生成的时空奥秘》一书即将付梓,我有幸预先拿到书稿,先睹为快。这部书稿体现了作者多年来对中国酒文化文献的深入研究,是对其走遍全国考察酿酒业、采访著名酿酒师所获得一手资料的系统总结,探索了酒文化的地理分布与时空关系的基本规律。这部关于酒文化地理的力作,系统阐述了中国酒的起源、酿造技术的演变、地理分布格局的变迁、酒商的构成和特点、名酒的产生与兴衰,使中国酒文化地理的研究真正走上了规律性的探索,在中国酒文化地理的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两位作者以实地考察为基础,开展酒文化地理的科学研究,对中国酒文化地理有很多独特见解,已成为该行业研究的创新人物。本人拜读书稿,数次拍案叫绝,在此,愿与同道分享该书的阅读感受,用简短的文字把它推荐给读者。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改造和利用自然现象而创造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区别于各种自然现象而独立存在的形态。在地理学上称为文化景观,即文化地理学。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瑰宝。而酒不仅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为无数人创新、创造奇迹增添了动能,功不可没,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人对酒文化是门外汉,但由于酒文化与地理学的关系十分密切,而我又是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因此,作者一定要我为这部佳作说几句话,盛情难却,只好不揣浅陋而应允了。《酒的中国地理——寻访佳酿生成的时空奥秘》一书,涉及地理学的问题的确很多,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只有搞清酒文化与地理学的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本书所阐述的中国酒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地理环境,中国酒文化的产生也不例外。书中特别指出,由于中国南北气候的差异,南北地区酿酒的工艺条件也有所不同,生产的各种酒的品质也不一样。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就是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北的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干燥,酒的酿造发酵过程中的菌种及数量较少,糖化发酵过程只能与此气候条件相适应,酒的风味以清香型为主,其代表名酒是山西省汾阳市生产的汾酒。而此线以南气候温暖湿润,酿酒工艺有别于北方,酿酒发酵过程中的菌种及数量较多,酒的风味以浓香型为主,其代表名酒是四川省泸州市生产的泸州老窖(现在其最知名的产品是“国窖1573”)和宜宾市生产的五粮液酒。另外,酒的生产用水量大,对水质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与水文地理学的关系就更为密切,酒厂的建设必须选择在水质优越的地区。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生产的茅台酒,之所以能成为国宴用酒,除人为推动的因素外,赤水河的优质水源则是它成名的基础。好酒必须有好水,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生产的西凤酒、陕西省白水县杜康镇生产的杜康酒及江苏省宿迁市生产的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都不例外。
中国酒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更加密切。《酒的中国地理——寻访佳酿生成的时空奥秘》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演变规律,作者的创新思维使酒文化的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书内容涉及人文地理学中的政治地理、经济地理、交通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地理等多个专业领域。
作者认为酿酒业的兴衰与政治地理密切相关,其典型例证就是北京的酿酒业长盛不衰。由于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的首都,军政要员和士大夫密集,加上人口的迅速增加,对酒的需求量大增,酿酒业自然会乘势而上,大量生产,使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酒都。四川省之所以成为酿酒大省,也是政治地理的变迁造成的。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大批军政人员、知识分子以及逃难的群众蜂拥而至,酒的需求量猛增,四川的酿酒业迅速壮大,乃至独霸一方,成为全国酿酒业最集中的省份。
酿酒业与经济地理的关系,作者认为主要表现在南北地区酿酒所使用的粮食有很大差别。因为北方盛产小麦、小米等,而南方则盛产大米、糯米等,为了就地取材方便,南北地区酿酒所使用的粮食就有所不同。
酿酒需要大批粮食,而酒水又必须销往远方,水陆交通方便就成为建设酒厂的必备条件。作者在实地考察中发现,中国酒产业的聚集带与水陆交通要道关系十分密切,认为水陆交通运输网络线贯穿东西南北,既形成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带,也成为中国酿酒业的密集区。它西起天水,东到连云港,沿运河及自然河流渭河、黄河等,形成白酒产业的密集带;北起北京,南经沧州、德州、济宁、淮河、扬州、苏州、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沿岸也是白酒产业密集带。
这一重要发现,为酒文化的深入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揭示了中国酒产业布局的规律和演变轨迹,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因为运粮、销酒都必须依靠方便的水陆交通,尤其是白酒的包装多为瓷器,既是重物,又易破碎,以走水路最为安全和省力。在中国历史上,南北主要的水陆交通线,除运河外,川陕通道也是秦晋酒商必经之途。作者把交通地理列入酿酒业的兴衰变迁中,实在是一个创举,为理解和揭示酿酒业的发展演变规律提供了一把钥匙。
酿酒业与文化地理难分难解,《酒的中国地理——寻访佳酿生成的时空奥秘》一书特别列出专章《为何“惟有饮者留其名”?》,别开生面,以独特敏锐的视角,揭示了中国酒文化研究中被忽视的问题。按照常理,创造者才有权留下大名,得到应有的尊敬和崇拜,可是中国酒文化这一奇特的行业,尽管名酒辈出,但并没有一位酿造者留名于世。作者引用了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以犀利的笔锋剖析了中国酒文化这一奇特的文化地理现象,认为酿造者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年复一年重复操作,没有人关心他们,因此就难留其名。相反,饮酒者多为志士能人,因饮酒而成就了大业,被史书记载,为后人传颂,便一代一代流传其名,无人不晓。
上述关于酒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也可以用历史地理学来概括。因为地理学可以划分出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代地理学,而酒文化涉及的地理学大致都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范畴之内,尤其是两宋以后,中国经济重心向南、向东偏移,也促使酿酒业的布局重新洗牌,直到今天长江经济带还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而长江沿线酿酒业的分布也最多,以四川、江苏为代表。中国经济重心的向东南偏移,也为中国酒文化地理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值得深思。
我不懂酒,也不喝酒,但当拜读了《酒的中国地理——寻访佳酿生成的时空奥秘》这部大作后,对酒文化有了新的感知和认识,受益匪浅,才拉拉杂杂写了上述不成文的话,只能作为一种感想,与读者同享其中的美味酒香,为读者提供阅读本书的乐趣和引导,不算作序,只能算作学习的点滴心得。
马正林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从事中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近40年,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史地理变迁、中国城市历史地理。
出版著作有《中国历史地理简论》《中国城市历史地理》《中国运河历史地理》《丰镐—长安—西安》《正林行集》等20多部,发表论文90余篇,
曾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和学校的科研奖20余次。
-----END-----
欢迎光临 酒评网 www.jiuping.cn (http://bbs.jiuping.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