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酒友,发帖还能赚“酒钱”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酒友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品酒笔记‖常相遇: 一款有文化的酒,一款诚实的酒,一款有理想的酒2文/李寻的酒吧
三、一款有理想的酒 三圣小庙自己说: 常相遇寄托了我们对一个理想的商业环境的期望,她试图虚拟一个理想化的酒业流通全程,没有虚假没有欺诈也没有夸夸其谈。
然而在目前的中国白酒销售市场中,这一期望很难实现,不过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他说:
假如我们相信这个社会诚实依然可信,咱们就让这个酒去验证,假如这个社会诚实没有立足之地,那么我们坦然接受被淘汰。
显然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成功,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能战胜谎言,也不是所有具有品质的东西都能赢得市场,这就是中国的商业现实。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在逆潮流而动,他要抵抗的是这样一个复杂混乱的市场:大约70%的酒全是酒精兑水;剩下的部分则是用云山雾绕的故事笼罩着,难辨真假,而且品质和价格相差得有点离谱;各种假的营销故事、神道故事,各种带有欺骗性的广告满天飞,这些东西大行其道而且竟然能够赚钱。我不知道他能否坚持下去,能不能成功,不过他的开端挺好,设计的理想路线也很清晰。
四、喝酒的直接感受 说了太多文化方面的东西,再来谈谈喝酒的体会。 首先喝的是60°的常相遇·新酒,酒装在波尔多式葡萄酒瓶里,500ml,比常规的750ml酒瓶小,用木塞封口。 刚一拔开木塞,一种水果的清新香气一掠而过,不浓烈但是非常惊艳。酒的主体气味(已经不能称之为香气了)是新鲜原浆酒的气味,我称其为粮食香或者醇香。我们曾经多次在原浆酒甑桶前等待过新接出来的原浆酒,所以熟悉它的气味,常相遇酒的主体气味正是这样,60°的酒如此,52°的酒也一样。 在慢慢品饮的过程中,酒散发出一种非常淡的脂粉香气,若有若无,丝毫不影响主体香粮香或者说醇香的发挥。 无论是开瓶时清新的水果香还是中间散发出来的脂粉香,都非常淡,所以它们是一种天然的香气,不是勾调出来的比较浓郁的香气。 三圣小庙将这酒的香气称为“浓头酱尾”,实际上我没喝出来,我认为它既不浓头也不酱尾。私以为用“浓头酱尾”来比喻香气不太准确,浓香和酱香都没有可以用来作对比的客观标准,难以捉摸,至少我个人是体会不到。相反,水果香和脂粉香众所周知,所以我用这两种大家都熟悉的香气来描述。 总体来讲,我倒觉得这款酒的香气偏清香,开始时的香气类似汾酒,中间的脂粉香类似宝丰酒。 至于这款酒的口感,可用两个字形容——凛冽,像刀子拉过舌头,这种口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很多白酒专家认为好酒的标准是绵、甜、爽、净。爽、净的感觉大家能体会到,然而很难说白酒“绵”。 “绵”指的是降低辣的痛感,可是所有的白酒都辣。有些专家说不辣喉的白酒是好酒,这话听起来像骗小孩:大人骗小孩喝酒,就说不辣。实际上,在西北地区,尤其是青海、甘肃一带,把白酒叫做辣酒。“辣”是白酒的天然属性,不辣就不是白酒。“辣”的上层境界是尖锐的刀锋划开舌头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传统中国白酒命名为“烧刀子”的来由。“烧刀子”才是中国白酒最本质的口感,才是资深酒客认同的中国白酒最正宗的口感。 现在主流的白酒为了降低这种凛冽感做了各种各样的工作,实际上是偏离了传统白酒的风味。当然,再绵柔的白酒也是白酒,入口还是辣的,只是这款常相遇更辣更地道。初喝白酒的人恐怕不太喜欢,喝惯了的,特别是追求传统白酒境界的人遇之则仿佛找到了家园,这种凛冽的口感恐怕才更适合他们。 到底是60°的酒,喝后身体很快有了反应。喝了不到半两,腿就发软,喝了不到一两,脚就发热,但是基本上不上头。“打脚不打头”,这正是传统纯粮固态发酵酒中的优质酒才有的特征。 52°的酒跟60°的酒相比,除了粮香或醇香之外,基本上闻不到清香和脂粉香,可能是因为两款酒同时喝,比较太明显,52°酒的香气被抑制住了,或许单独喝就能闻到。 52°酒的口感不如60°酒辣,稍微钝点,但醇厚感还是一样,无论是挂杯情况还是后味的持久度,两者的差别不大。 由于同时喝的这两种酒,所以没法比较身体的感受。52°的酒喝了一两多,60°的酒喝了快一两,虽然还能喝,但是有经验的酒客都知道再喝就多了,所以我就适可而止,毕竟是高度酒。
未完待续
|